淮阳区律师

法律服务热线

4006686166
您的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刑事辩护

容留他人吸毒要承担什么责任 贩毒案件律师办案程序是怎样办理的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0日 来源:淮阳区律师
[导读]:   宋律师,淮阳区律师,现执业于***律师事务所,为人和蔼可亲,容易沟通,办案风格亲切耐心,致力于通过良好的沟通为每一个当事人提供优秀的法律服务,做好实事,帮人排忧解难。法律专业知识扎实,办案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及逻辑分析能

  宋,淮阳区律师,现执业于***律师事务所,为人和蔼可亲,容易沟通,办案风格亲切耐心,致力于通过良好的沟通为每一个当事人提供优秀的法律服务,做好实事,帮人排忧解难。法律专业知识扎实,办案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一贯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容留他人吸毒要承担什么责任

一、容留他人吸毒要承担什么

《治安管理处罚法》只有向他人吸食毒品的规定,并没有对容留他人吸食毒品的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六十一条有相关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六十一条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非法持有鸦片不满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吸食、注射毒品的;

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要注意,虽然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要求行为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而过失不构成本罪。但是在认定构成本罪的时候,并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牟利目的。即,无偿为他人提供自己的场所让其可以吸毒的,也是可能成立本罪。还要注意一点,若容留他人吸毒尚不构成犯罪,此时仅仅是不能依法追究刑事。但却可以按照《禁毒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贩毒案件律师办案程序是怎样办理的

一、贩毒案件律师办案程序是怎样办理的

1、先被抓后尿检确定是否吸毒,按照贩卖刑拘;

2、刑侦贩卖案件,查证属实后先办理贩卖判刑处罚;

3、判罚执行贩卖后,再判罚处理吸毒行政处罚;

4、最好责令社区戒毒三年,接受派出所监督检测。

二、办案流程一般多长

刑事拘留,最长37天,之后看证据情况,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可能逮捕继续侦查羁押,一般要五个月左右有法院的判决。建议委托律师办理会见,代为申请取保候审,及时了解案情进展,制定出对当事人有利的诉讼方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判决前只有律师才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家属可以考虑委托律师到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认真了解整个案件的具体经过以及了解其对公安机关的口供等。律师会见后对犯罪情节做出判断并及时为其提供法律帮助、申请取保候审;如果案件移送到了检察院、法院的话,辩护律师可以去检察院、法院阅卷,调取侦查机关所指控的本犯罪嫌疑人及其他同案犯的口供、书证、物证等相关证据,做深入研究后拟定好辩护方案,开庭的时候确定好为被告做无罪、罪轻、减轻、免除刑罚或者缓刑的辩护,维护被告的最大权益。

三、毒品案件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口供之外与毒品有关联的物证的收集不到位。贩毒案件多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知悉案情的人少,易形成孤证,有些侦查人员在缴获了毒品固定供述后不再去收集手机、指纹等物证,一旦被告人翻供,侦查部门很难再补充收集到有价值的证据,导致指控证据不足。

2、忽视收集印证言词证据的证据。对被告人供述中陈述的与贩毒的事实相关的人员的证言、物证、书证未及时收集加以映证,案件移送起诉后,需补充证据时,由于一些证人系外地人,不知去向,有些物证书证已灭失,难以形成证据锁链。

3、破案的时机把握不准。贩毒案件必须处理好破案的及时性和适时性的辩证关系。既要及时侦破从快打击,又不能一发现贩毒就打,时机选择不当,无疑会使本有条件做到人赃俱获的案件只得通过补充收集大量间接证据予以弥补,大大增加了侦查投入。

4、疏于对共同犯罪嫌疑人口供的映证、辩疑、深查。共同贩毒案件,忽视对单个成员的取证,造成口供不一,使得部分成员的犯罪事实难以认定。

这来案件的犯罪者应积极的坦白自身的罪行,争取相应的宽大处理。我国的司法机关可以对有悔过的犯罪者进行宽大处理,保护这类人员的合法权益进行办理。还应积极的收集案件证据,对这类违法犯罪者进行相应的审理和处罚。

Copyright © 2008-2020

淮阳区律师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备案:闽ICP备08005907号 网站支持:大律师网